12月8日2時23分,在西昌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(fā)射嫦娥四號探測器,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。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即將開始,人類的新探索大幕拉開。
嫦娥四號將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,并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“鵲橋”中繼星,實現(xiàn)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。這顆中繼星攜帶了由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研制的激光角反射器,并計劃明年初進行人類首次超過地月距離的激光測距實驗,邁出引力波探測“天琴計劃”的實操第一步。
中山大學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祺表示,早在2015年,中山大學就開始布局研制激光角反射器,進行激光測距試驗。據(jù)介紹,激光角反射器就像一面“魔鏡”,由三片精密加工的鏡片組成,通過特殊的工藝粘接而成,有效口徑達到170mm,粘接誤差需要控制在百萬分之二弧度以內(nèi),以配合地面大口徑望遠鏡進行地球和中繼星之間的激光測距。
“通過這面‘魔鏡’的三片鏡片的反射,來自地面測距臺站的激光束將原路返回發(fā)射點。”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教授葉賢基介紹,今年1月團隊與云南天文臺合作實現(xiàn)了地月之間激光測距,約38萬千米。明年初測試中繼衛(wèi)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,約45萬千米,將實現(xiàn)人類首次超過地月距離的純反射式激光測距實驗。
據(jù)悉,為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,擴大開放共享,嫦娥四號任務中,與荷蘭、德國、瑞典、沙特開展了4項科學載荷方面的國際合作,搭載了3項由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、中山大學、重慶大學等國內(nèi)高校研制的科學技術試驗項目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